如皋有一座古镇,用千年时光铺陈一幅水墨画卷!让我们跟随宋继高先生“遇见”白蒲……
2019-10-10 15:01
(来源:如皋发布)

总有一些感动让人经久不忘

总有一些温馨让人回味久长

在如皋,有一座古镇

千年时光铺陈一幅美丽水墨画卷

这里人文底蕴深厚,历史传承厚重

保存有一大片古建筑群和宋代街巷

它,就是人称“南有周庄,北有白蒲”的

——古镇白蒲

(高春建摄)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宋继高的“遇见”

走近白蒲

翻开白蒲1600多年厚重的历史

寻找长巷深院里的古镇文化

宋继高

50年代生人,军营8年,当过记者、做过编辑、干过杂志,93年下海去上海创办影视文化公司,现在的身份是:上海继高影视创始人、苏州继高影视董事长、上海巨果动漫董事长、上海诚唐会展董事长、苏州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上海开艺设计集团苏州分公司董事长。近20年来,其旗下的上海继高影视、苏州继高影视共拍摄、制作各类城市宣传片、政论片、招商宣传片、旅游风光片等1000多部,其近些年涉足的会展、建筑设计领域也是赞誉不俗。

白蒲白描

▲杨春和为游客讲解白蒲历史

杨春和,曾在林梓等地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退休后任白蒲镇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所以,白蒲的街坊乡邻们都习惯地尊称他为“杨老书记”。

一天,我随杨老书记走进古镇保护区的一条古巷,又进入一座院落,只见一位老者,轻轻地把杨春和拉到一边,尽量压低声音:“老书记,镇上历史文化墙‘影壁’的介绍文字中,我发现有两处错字,你要尽快让他们改过来,不要让外人笑话!”声音虽低,但,我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不禁抬头仔细打量了一下,老者约摸70岁光景,戴一副黑圆框老花镜,不胖,微黑,对襟夹袄,穿一双圆口布鞋。他说完这些话,冲杨书记笑笑,进屋了。杨老书记在屋外大声说:“老刘,你放心,今天下午,我一定让他们改过来!”说完,冲我笑笑:“白蒲镇上,像老刘这样的人多着呢,说不定,再往前走,还会有人向我指出错别字呢。”

随杨老书记又走进了另一条古巷的另一座院子,院子静悄悄的,此时,正是上午10点,春阳正好,暖阳下,不知名的花儿正怒放着。杨老书记喊了两声“沈老师”,沈老师应声走出,手中还握着毛笔。

杨老书记说“写字呢”,算是招呼。

沈老师应“习惯了”,算是回答。

说话间,我打量这位沈老师,约摸90岁上下,满头银发,红光满面。他把我们让进屋,放下手中的毛笔,忙不迭地翻动一堆摞在八仙桌上的书法作品,翻到中间,自己先凑上前确认了一下,然后,毫不犹豫地抽了出来,送到我们面前,我们一看,一张半尺宣纸上,抄录的是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头两句,并注明彭丽媛首唱,抄录的时间是1982年9月。沈老师眼睛里放着光,笑笑,又放回原处。我们正欲告辞,转眼向西房一看,只见一位老太太正聚精会神地看着报纸,明媚的阳光下,满头白发银光闪闪。老人家全然没有在意我们的到来,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专心看报。我走近一看,看的竟然是《参考消息》,手边的书桌上,还堆放着另外一些报纸,有《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老太太没有与我们说什么,甚至连表情也没有流露,只是安心地看她手上的报纸。杨老书记告诉我,这是她的习惯,看报时,从不与人说话。这两个老人都已经90上下了。每天,一个写字,一个看报,间或,手牵手,上街买买菜,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各有所好,相濡以沫,平静地安度晚年,所以,白蒲古镇寿星多。

▲生活在老街的老人

一个上午,我们都在白蒲古镇转悠,不经意间,又走进一处院落,院落干干净净,墙角、窗台、水池旁,摆放着几十盆花草和绿藤,一盆海棠正可劲地开着。见有人进来,院主人晾晒完最后一件衣服,冲我们笑笑,我夸赞她的院落干净、清爽,她拧开水笼头一边洗手一边说:“现在的日子好过得很呢,我退休后,就是带带孙子、养养猫狗、弄弄花草、买买菜、做做饭。”正说话间,一幕匪夷所思的情景出现了:

只见一只芦花大公鸡,追着一只老大不小的土花狗从里间扑腾出来,大公鸡雄赳赳,土花狗气昂昂,怒视对方,摆出一副决斗的样子。稍顷,大公鸡“咯咯咯”地冲上去就是一啄,土花狗熟练的就地一滚,公鸡没有啄到,土花狗趁势把大公鸡扑在它壮硕的身下,公鸡又是一阵“咯咯咯”大叫,翅膀一振,从土狗怀中飞腾出来,跳将着,对土花狗就是一阵猛啄。我凑上前细细一看,那公鸡似乎用力很猛,落点却很轻,土花狗也不反扑,似乎在享受这种轻啄。

老阿婆告诉我们,这两家伙就是这样,天天都要玩一阵,鸡给狗挠挠痒痒,狗为鸡舔舔羽毛,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玩得可欢了。我笑了,不是说“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吗?可是,在这里,在白蒲,这两个死对头,却是“每天形影不离,打闹嬉戏成趣”。

如斯,当下的白蒲,关于文化和文明,关于和谐和安宁,关于幸福感和满意度,关于文化自信和使命担当,等等,等等,还需要再说什么吗?

千年的岁月是一条长河

笔者的文下是一股清流

长河悠悠

清流幽幽

古镇白蒲处处诗情画意

古朴温柔

读罢文章,再寻按语

按语

在外打拼的如皋籍成功人士多多,宋继高先生无疑是引人注目的一位。

经常听四五十岁的如皋人说,我们是听着他的广播稿长大的,我就是其中之一。确实,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他在当时的如皋人民有线广播站(就是后来的如皋广播电台)几乎天天上稿,村头地边的高音喇叭频频传出“本台记者宋继高报道”这样的声音,他的大名就这样被无数如皋人记住了。后来,听说他赶潮流下了海,不过做的仍然是与新闻、文化沾亲搭故的文化创意产业,而且听说做得蛮好。

只是惜乎缘悭一面!

真正与宋继高先生结缘,源于影响力巨大的“如皋发布”。

2017年底,我出版了两本著作,2018年1月9日,“如皋发布”以《厉害了!如皋这位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一口气出了两本书!》为题做了推送,两天内阅读者破万;1月19日,“如皋发布”再次以《昨天下午,因为一个有趣的人和一本有趣的书,一大群如皋文人聚在了一起》为题发布了其中一本著述《让书香浸润生命》的首发式暨研讨会。这,惊动了一直关注家乡的宋继高先生。他随即通过朋友牵线,回如皋设宴;于是,我们正式见了面,而且聊得很投缘。

随后,在2018年的春节期间,他又邀请我们到山青水秀的苏州东山太湖之滨,和“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家、如皋籍的卢新华教授,海内外知名学者、如皋籍的季进教授等文化名家互赠著述,品茗畅谈。

我与宋继高先生的交往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强烈地感受到他的文人情怀,他的故土情结。可以这么说,在外的如皋人中,很少有人能像宋继高先生这样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做成事业,进而发展为产业,还能与家乡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着。10年前他旗下的公司拍摄的《惊涛拍岸》《大地放歌》等4部大型电视政论片影响至今,后来的《如皋好》《如皋之恋》《如皋的微笑》等专题片也反映不俗。

宋继高先生的这篇新作《白蒲白描》看似随手之作,却饱蕴着他对家乡的款款深情。舞文弄墨的人都知道,白描于写作为难,非胸有丘壑之人难为,非腹有诗书之辈难为。若描得生动有趣、有画面感是不容易的;若描得有时代感、有思想性,就更加不容易了。但这些,《白蒲白描》似乎都做到了。这,让我对契诃夫的“简洁,是天才的姐妹”的说法有了更加深切的体悟,还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时鹏寿,江苏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如皋市名教师”(首批);如皋市“三创人才”(教育系统唯一);江苏省作协会员,如皋市作协副主席。出版过《语文教师的五般武艺》《怎样上好语文课》《让书香浸润生命》等专著,个人公众号“时师语文在线”和网络公益课“时鹏寿作文精品课堂”有一定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19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