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王兆善 2024-11-26 发布于上海 | 7阅读 | 1转藏
看了,瑞.蒙克 写的此书,引用王兆善的观点 '5分钟读一本书系列':维特根斯坦传。
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5分钟读一本书,今天读《维特根斯坦传》。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据国外媒体评选,他被评选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五本哲学著作之中的两本的作者。一本是《逻辑哲学论》,另一本是哲学研究。这两本著作分别代表他前后期的研究成果。
在当代哲学中,维特根斯坦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读他的人很多,喜欢他的人很多,声称自己受到他的启发的人很多,但很少人在以他的方式做哲学。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大家都把维特根斯坦作为一个起点,一个引子。很多人把维特根斯坦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二十世纪下半期,哲学论著几乎言必称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什么叫天生赢家?出生在一个世界级家族,财富多到不敢数,钢铁大王的儿子,在维也纳的豪宅被称为'维特根斯坦宫殿'。你以为他只是个有钱的富二代?不,他不光有钱,还有才,医学、建筑、教育,连发明专利都不放过。他为姐姐设计的别墅,如今依旧是维也纳的地标建筑,羡慕了吗?
上战场?他一个天之骄子,不但没逃,还打得英勇无比,官至总委。更绝的是,他的老师罗素,那个时代最有名的数学家、哲学家,都说他是天才的最终形态,完美的让人绝望,这简直是爽文男主的标配。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按理说接下来的剧情,不是'霸道总裁爱上你',就是带领家族走向更高山巅。但你猜怎么着?他偏不走寻常路一一他放弃了家族财产,跑去乡下当小学老师,气得家里人直呼:'变态!'。但你以为天才就是人生赢家吗?错了。
维特根斯坦家族有个诅咒:自杀情结,四个哥哥里三个自杀了,他自己也一直被自杀念头纠缠,整整九年,孤独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他参军也不是为了荣誉,他只是想找个体面的方式结束自己。结果?天不遂人愿,他不仅活下来了,还因为英勇成了宗卫。命运就是这样爱开玩笑,可他没浪费时间,在战场上,他一边打仗,一边写下了《逻辑哲学论》。这本书把哲学界炸开了锅,他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闭嘴的观点:凡事能说清的事物,都可以说清楚。凡是说不清的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什么意思?就是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逻辑能解释的东西都清清楚楚。但生命的意义、美学、宗教这些超越逻辑的东西,只能意会,无法言传。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逻辑哲学论》出版后,他没有享受功成名就,而是放弃了所有家族财富,把自己的那一份全分给兄弟姐妹。'反正他们都堕落了,再多点钱也没关系'。他说,他跑去乡下教书,为学生编字典、摘果子,住在没有台灯的破屋子里,床是块帆布,亿万富翁去过这种日子?疯了吧?但维特根斯坦觉得,这样的生活才自由。
教书的过程中,他推翻了自己原来的理论,语言根本不是逻辑能完全解释的,一句话在不同语境和语气下,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意思。于是,他亲手摧毁了自己的'逻辑正式主义',成为唯一一个提出两种完全相反理论,还影响深远的哲学家。他的后半生简朴得让人无法想象。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虽重返剑桥成为最有名的教授之一,但他始终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挑水、砍柴、洗衣做饭--这就是他的修行。精神的富足,是物质世界再多金钱也比不了的。就像小说《刀锋》的主角一样,放弃本可拥有的一切,只为追求内心的安宁。
62岁那年,他在人生的尽头对医生说:请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所以,你觉得什么才是完美的人生?维特根斯坦选择了反叛和放弃,家人眼中的他是'变态',但他的幸福与自由,只有他自己懂。幸福的定义从来不是别人口中的标准,而是你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丰盈。想明白这一点,你的人生才是真正的完美。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学哲学最好不要从维特根斯坦开始,因为太容易陷入歧途了。我知道维特根斯坦很有吸引力,早期维特根斯坦好像终结了哲学,后期维特根斯坦好像又重新定义了做哲学的方式。然而问题在于,如果维特根斯坦的方式是唯一正确的方式,那么哲学真的没法进展了。大家都写些零碎的哲学评论,写些格言感悟,这会导致哲学做不下去了。
《维特根斯坦传》:不接受反驳,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
·其次是难懂,不清晰。这种难懂不同于黑格尔的那种晦涩,而是一种特定形式的表面简单。普通读者也许会觉得,尽管不能完全理解他的书和视角,但好像多多少少理解了一些东西,其实这是错觉。而职业哲学家也难以从维特根斯坦风格简练的文字中总结出一些符合正统哲学的结论或论证。
最后,我想和你分享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不撒谎很难'。
哈哈哈,写的太好了https://www.lawjida.com/
反讽手法运用娴熟,令人会心一笑。
思想的火花在字句间迸发,照亮认知盲区。
作者的才华横溢,让这篇文章成为了一篇不可多得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