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者如何做自己的“人生导演”

在所谓的“老好人”中,有一批“假性老好人”其实是害羞者,害羞让他们无法争名夺利。
害羞是挺大的问题,遗憾的是,青少年时期,父母往往对这种情况认识不足。
有些父母,甚至对孩子的害羞还有些沾沾自喜:这孩子非常老实;这孩子不乱花钱;这孩子非常听话;这孩子不和外面的孩子一起瞎混;这孩子非常厚道,不跟人起冲突;这孩子不早恋。
其实,真相非常残酷。现实中,这样的孩子面临的情况是:
很难交到新朋友,难以跟别人沟通;很难享受各种各样物质的快乐;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家长或者老师的;如果他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会感觉备受折磨;没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受了欺负只会忍气吞声。导致一个严重的后果:结婚难。
害羞者到底在怕什么

害羞者一般都会被挫败感、担忧和孤独所困扰,没法冷静地思考,也难以和别人进行交流。
这种最侵蚀和折磨我们内心的情感,说起来又特别简单。害羞不需要什么复杂的科学定义,害羞就是特别怕人,有人在场就会特别不自在。害羞者最担心的其实是三种人:
陌生人(想象中的观众),手握权力的人(评委),异性(对手戏)。
著名心理学家津巴多1977年开设了一个“害羞诊所”,他曾经对5000多人进行过害羞的研究。结果发现40%的美国人认为自己是害羞的,而2%的美国人认为自己“非常害羞”。在日本人中,这个数据达到了10%。我们说日本人很宅,不是没有道理的。
不过,津巴多教授坚持认为中国的年轻人害羞程度比较低。确实,在我们的社会里,青少年的害羞稍微好一点儿。比如,有的中小学会管制学生的发型,要求他们穿一样的运动服。这对爱美和自信的孩子有点儿不公平,但是害羞的同学一般都是因为外貌而对自己不自信,他们在这种环境中会好一些。换句话说,“我没那么丑”的自我认知,其实是因为“大家穿得都很丑”。
严重害羞者的感受

严重害羞者和一些情境性的害羞是不同的。
一位男性如果推开一间没上锁的洗手间,听见里面有女性的尖叫声,那他出来十有八九是个大红脸。
即使是最不害羞的人,可能也会在某些情境下体会到害羞者的感受,但是他们不是害羞者。非害羞者很快能恢复过来,不会有严重的负疚感,甚至还能笑一笑做排解。严重害羞者在许多非常正常的场景下,也会突然有这样的体验——脸红、心跳和焦躁不安。
像你在公司里,天天跟同事“横眉冷对”。你这叫“人际磨损”,争吵或者离职都能解决掉这个问题。但是,害羞者面临的是人内磨损——他自己跟自己较劲。
要解决掉害羞问题其实很难,除非根本不见任何人。这类严重的社交障碍会导致家庭关系破裂,同时还容易丢掉工作。
许多名人也有害羞的困扰

许多名人都害羞,比如写《瓦尔登湖》的梭罗,人们认为他是一个自然主义者,是一个隐士,但是我们读过他的书后会发现他是一个受困于害羞的人。
害羞的人可能很聪明、很幽默,我很少谈及影响我的作家,除了金庸先生之外,王小波先生对我的影响也很大。
王小波是个特别聪明和优秀的作家,《黄金时代》《万寿寺》和《2010》充满了了不起的想象力。王小波在很多场合都很害羞,他写到“王二”的时候,总是说这个人遇到不喜欢的人,会“黑着脸一声不吭”。其实,王小波生前对有些会场这样的场合会觉得很不自在。
他曾经是一位大学老师,最后成了作家,作家是害羞者藏身的一个好工作。很多演员也害羞,开始演出的时候戏就上了身,不工作的时候一句话都不想多说。葛丽泰·嘉宝就是这样的人,不喜欢社交。
如果你社会地位高,有人会美化你的害羞。比如查尔斯王储,大家会觉得他很优雅。这一点同样提醒你,不是变得聪明、有声望、有钱或者有权就能克服害羞。一些药物对害羞有帮助,但效果也仅仅比单纯使用认知疗法好一点儿。
请一位心理咨询师进行咨询,改变自我认知,才是改善害羞的关键。
两种不同的害羞者

心理学家保罗·皮尔克尼斯曾经把害羞分为公众害羞者和私下害羞者。
前者是担心自己在公众场合表现得不够好,比如一个公开演讲,或者上课回答问题不够好。有的人对自己的口音不满意,有的人担心在公开场合给别人添麻烦,担心自己行为失当。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公众害羞型的害羞者很难成为领袖人物。
私下害羞者的特点是天人交战——这些人可能在自己的行业做得不错,很有成就,但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精力。
我以前做媒体工作,发现很多非常出色的记者都有这样的问题。有的人告诉我,她打电话约陌生人采访,电话铃声响的时候会特别煎熬。她宁愿对方不接电话,然后又迅速为自己的没出息感到羞耻。电话接通之前,她的血压升高、呼吸急促,她要反复检查采访本上写的每一句话,迅速重温所有的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内心戏太多”。这种强度的人内损耗,会很快让你筋疲力尽,无法阅读、思考和写作。
有的人会有“冒名者恐慌”,自己红了,把项目做成功了,考上研究生了,却不敢相信,总是觉得这是一场大梦,如梦似幻。
害羞如何影响效率

害羞者最大的问题是太过关注自身的感受。
小朋友们的害羞就是如此。老师问“听懂了吗”的时候,没有听懂的孩子担心会被老师批评,没有任何反应。开始做题的时候,不害羞的孩子有不懂的问题会主动向老师求助,而害羞的孩子却不敢提问。更有甚者,从小到大,你们一定遇到过因为害羞不敢申请上厕所而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同学。
害羞的人介意的往往是:天哪,如果我这样做,别人(陌生人)、老师(权威)会怎么看我啊。所以,他宁愿自己承受不方便,用伤害自己来获得别人的认可(其实,对方根本没有认可)。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下属或者实习生,你跟他交代事情的时候,他拼命点头,看上去什么都懂了,一开工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听懂,他频频点头是为了讨好你,害怕你放弃他。
这样的人就是害羞者,他不是傻。事实上,你在费尽口舌教他的时候,他脑子里全是:“熊老师对我期待好高,我一定要认真听讲,我要好好表现……他说了啥?”
这时候,你刚好说完最后一句话:“明白了吗?”
他拼命点头,然后灾难性的工作开始了。
在害羞者拼命纠结于自己的内心感受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全在心里那点儿“乱麻绳”上。他的记忆力也会下滑,这时候能有30%的智力水平都不错了。
所以,有的时候你的新下属不是智力有问题,而是害羞。然而,你仅仅明白了这一点仍然帮不上他,只能让你自己心里舒服一点儿。

最后编辑:2022年05月28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