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者区海明说: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个阅读高手。和其他阅读爱好者的对话和互动,很多时候都会成为我做心得、技术分享或者我对其他人阅读能力和方法进行评

半判和给予意见。虽说因为我在这些方面做得不错,往往能赢得好评,甚至成为了同志们眼中所谓的标杆。但有一回逛油管视频的经历给我带来了冲击:哈佛在读

学生John Fish分享他最近的读书体验。(需要提一下的是,此前我看过他关于如何选书,如何阅读,如何做笔记等等的视频,发现有很多共鸣。)但他那次关于快

乐阅读的见解却一下子打破了我的阅读执念。他说他决定是否读一本书的方法就是:读十分钟然后看看自己是否还充满乐趣和期待。我反思自己,多少次在觉得没

劲后还强迫自己继续阅读和思考。虽然这种坚持看似是个好习惯,但其实这种状态下的阅读往往缺少那种书本和自身思维、记忆和感受碰撞的激情火花。这次的经

历让我开始审视自己作为“阅读高手”的标签,它已经没与时俱进很久了。首先,我开始思考和实践快乐阅读。一方面我更果断地放弃那些此刻食之无味的书,并

从选书这个环节更改了自身的标准。另一方面我去思考什么境遇下去遭遇一本书得到的快乐是最多的?顺着这个问题,我遇上了唐诺的《阅读的故事》,打开了另

一番隔空对话。这次遭遇一方面是神交,一方面又是继续审视自己在阅读这个事情上的偏见和不完整。这次和John Fish的碰撞,不仅打开了一扇门,还使我走进了

一片森林,在其中找到了很多新的要素,去丰富我对阅读这件事情的理解。最后,借唐诺老师的一句话结束这一次的分享:【博尔赫斯还引用爱默生的话说:"图书

官是一座魔法洞窟,里面住满了死人。当你展开这些书页时,这些死人就能获得重生,就能够再次得到生命。”】作为读者,我们不断成长最终成为“训练有素的

重度读者”,这样担当好图书的“关键使者”。(8小时前)

作者回复:非常感谢你的分享!我稍微有点怀疑,如果用“十分钟”作为标准,恐怕至少有90%的哲学经典都无望获得快乐阅读者的垂青了。。。但是唐诺的话是我

深深赞同的,这种隔空的对话意义非凡!(8小时前)

学习者王学敖说:我的课程思考:1、我想先借用康德的“先验“概念,人(所有人)都具有相同时间和空间两种先验的能力,这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前提,也是人

能互相理解的前提。2、动物行为是DNA驱动,而人的行为是“意义”驱动,意义是什么?意义是理解的可能性,所以先验能力范围之外的世界对人是无意义或者说

“混沌”或者
“虚无”。3、任何单纯的自我表达,从本质上都是对牛弹琴,只有进入共同的
"视域”(共同的文化背景,相同的知识储备,相似的情感经历)沟通和理解才有可能发生。4、正因为必须要进入相同的
“视域”,所以理解和沟通恰恰需要“沉默”作为基础,所谓“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如果没有这个作为基础,沟通理解将极其困难。5、最后一句我理解不好,

是人需要他者来界定自己的意思吗?请老师指教。本节课内容似乎还和老师的伦理学课程中的"元伦理”有相通之处,之所以我不支持道德相对主义,是因为我们人

类有共同的“视域”。我的痛苦是很多时候我能进入对方的“视域”而对方无法进入我的(好像有点凡尔赛口),好在我和妻子共同“视域”非常大!
8小时前

作者回复,感谢你的分享一一和妻子有最大的共同视域是极大的幸福!至于最后那句话,我先看看其他同学的理解,然后再来解释哈8小时前。

学习者霍森布鲁兹说:关于"前见”。我第一次了解贝叶斯方法的时候大为惊叹,认为哪怕初始认知不一样,只要是理性的根据当下的情境做最优判断,最终即使有不同前见的人都会持有不同的观点。但事情其实没那么乐观人们看到的往往最先不是“事实”,而是根据“前见”改进后的事实,我们最终能看到的能理解的,只能是在我们“视域”范围内的事情。
我们虽然可能会大幅改变“视域”的范围,但这种改变需要有相当大的运气。我看到有同学留言说自己和妻子的共同”视域”,我也说说自己吧。
以前我也以为我和妻子“视域”共同区间很大,相处得久了,我发现男人真的是一种太容易自大的动物,我越来越觉得这其实是我自己的”视域”空间太狭窄,并非我们共同空间大,而是她在对我“向下兼容”。伽达默尔的那句话:在这种共同性里,一个人不再是曾经的他。在我的生活经验里,说的就是我妻子让我发现自己的无知和自大的过程,我也不再是曾经的我。虽然她没读过什么书,但有个比喻说女人本身就是一本书,这个比喻太贴切不过了。易经上说,君子以厚德载物,男人读遍古今,追求厚德载物,而女人,天生就是厚德载物。在这里,我想向我们这些“像哲学家一样思考”的男同学们提议,多跟你妻子学习,她们都是真正的存在主义哲学家。
作者刘玮回复,关于妻子/女性都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这段非常精彩!我虽然不认为男女判然有别,但是直观到的情况确实是更多男性容易为了某个目标忘记生活本身。

最后编辑:2022年06月26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