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形几何

未经审视(批判、探究)的人生不值得过的,或者要探究底层密码、底层逻辑,或者形而上谓之道。
有人从此书得出不可以知论、可知论。而康老先生认为世界既是可知的又是不可知的。文字的内容语言都可以表达,但文字不能穷尽语言。因为语言是基础,可以产生文字,而文字不能超越语言。语言与思想哪个大,那肯定是思想大,思想更靠近底层。再挖那就早认识。人不可能想象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东西。
易晰是什么形象,我们都是用已知来解释未知。电磁波,因为我头脑中有水波这个概念,只能是加个电磁两字,多维的,我们只能是三维空间上加上几维。
认识的基础是时间和空间。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和空间,这个概念,当然也就无法讨论。

时空的基础,是光速,你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有了光,是对空间的度量,人通过反射到眼球的光线,来判断空间的长度,时间只是你连续地感受着空间。不是客观实在,不是不变的,取决于你的感受,和美丽的姑娘在一起,你会觉得时间变慢了,你一从那空间走出,发现时间已经到下午,你一比较,感觉与美女在一起的时间是慢的,而走出来的时间系统是快的,就象人睡觉美梦,被人惊醒,总感觉没有过足瘾,醒来发现已经到下午了,觉得外面的时间过得太快了。

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光速为基础的,那光速不变,只能让时间来变了。

我们的认知极限,就是光速,例如思维的速度,超过的,感受不到了。负质量的事物,超光速的东西就不好说了。
加工方式是加工产品的基础。我们认识到的世界是阉割版的。世界上不能认识的同,都给屏蔽了,建立的理性是有逻辑的,有因果的。
我们的思维方式是理性的基础。我们的理性是逻辑的,所以我们认识的阉割版的世界,你可以把它当作真实,是值得信任的。所以我们重物语,轻口供,这一切的构成就是事情的真相的最大近似值,是不断在逼近那个本真世界的。
例如玩游戏,那有个NPC,你上去点它一下,它有个反馈,例如向村口的一个农民问一下路,它立即有个反馈,或者再给你布置一个任务,这都是游戏的程序代码实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就象气泡加热到一定程序,分子脱离表面张力,成为气体一样,休谟会认为有一个神秘力量,让气泡破裂,这个我们把它当作一个黑盒子,内部怎么,我们不管了,把它的内部原因,当作被封印了。我们就简单地把当它当作一个因果关系,这并不影响我们理解这个世界。我们能够认识的世界是可知的。

以往都是把现实世界当作研究对象,把它当作绝对真实的,而康德把人的理性认识能力当作研究对象,这就是产生那句名言,人为自然立法,人只能认识到人原本能认识到的东西。王阳明那句,心外无物,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结论是“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两人在独立的地理空间,都达到很高的哲学高度。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有善有恶意之动。良知一旦被遮蔽,所发出的意(念头)就有了善恶,而有了善恶之后,又不肯为善去恶,所以人生观就有了善恶。良知是如何被遮蔽的呢?王阳明的结论是:习气所染。习气就是我们身处的社会,王阳明不无遗憾地说,由于不是每个人都自动自发地去致良知,所以由众人组成的这个社会不是真诚恻怛的,而是充满了客套和虚伪。

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

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道德与智慧的直觉(直观)力,或是直觉(直观)的道德力和智慧力。见父自然知孝是道德,何尝又不是智慧?见强凌弱所以义愤填膺,因为我们判断这是错的,这是智慧,何尝又不是道德?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事上磨练,通俗而言,就是要参与社会实践,在纷繁复杂的具体事务中锻造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动静皆定,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以此沉着冷静,正确应对,最后就进入“不动心”境界。

最后编辑:2022年08月01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