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演化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贾雷德·戴蒙德。

戴蒙德代表作《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崩溃》,有兴趣的留言。

关于本书

本书力图解释人类的性行为是如何演变为现在的模式的,包括女性的绝经期、人类社会中男性的角色、离群性交、为取乐而非传宗接代的性交,以及女性乳房早于发挥喂乳功用时的隆起等。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案例,戴蒙德帮助我们梳理了人类性征进化历程的多个方面,写出了一部迷人的、令人惊叹的经典之作。

核心内容

音频重新梳理原书思路,将性的进化提炼成投资与机会的博弈,并将这两个元素拆解开,分别讲述两个因素如何影响人类的进化。聚焦在两大重要问题:

  1. 「投资」如何影响性行为的进化?
  2. 「机会」如何影响性行为的进化?

前言

这本书叫《性的进化》,这本书讲的是,人类的性是如何进化到今天这个模式的。

如果拿我们人类和其他动物去做比较,你会发现,人类最不同的演化大多数都和性有关系。

比如说衣食住行,其实我们的「食」和「行」,也就是负责饮食的器官、负责行走的器官,它们的原理都和猩猩、猿猴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衣」和「住」,就大大不同。你看,衣服的出现,恰恰是为了遮住人类的私密部位,而住所的出现,来源于人类对于私密空间的需求,而人类对于私密空间最大的需求,恰恰也是和性有关。

如果说到人类的性行为,那就更是和其他动物都不一样了。且不说那些鸟类、鱼类,因为那些动物都跟我们的关系太远了。就算是在哺乳动物这个群体中,人类也算是比较另类的。

比如说,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有发情期。我们看《动物世界》,赵忠祥老师有一句经典解说词:「春天到了,万物复苏,大草原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但是到了人类这里,不管是不是万物复苏,照样可以传宗接代。这和其他四千多种哺乳动物都不一样。

而且,人类还建立起了其他动物都没有普及的一种关系,那就是婚姻。男性和女性会结成长期的配偶关系,成为对方唯一的伴侣,一起生儿育女,并且共同照顾孩子。而且人类还在这个基础上,以家庭为单位,组成更大的社会群体。

而其他的动物,要么只有固定的群体,群体中雌性和雄性自由交配,要么连群体都没有,更不要提专一的伴侣了。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一和性有关,我们人类就变得如此不同呢?

因为对于所有的生物来说,传宗接代都头等大事,这就像是一场豪赌,生物们都想投入最小的成本,让自己的遗传基因最大化地扩散传播,人类也是如此。

所以这本书就认为,性的进化,就是一场投资与机会的博弈。在一次次的博弈中,人类进化成今天的样子,找到了属于我们的最优解。

这本书的作者是贾雷德·戴蒙德,他是享誉世界的演化生物学家,也是一位畅销的科普作者,得到「每天听本书」之前已经解读过贾雷德·戴蒙德的三部名作,分别是《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黑猩猩》《崩溃》。

戴蒙德特别擅长将生物学、人类学和社会学贯通起来,来分析人类的演化的历程。在这本书中,戴蒙德就提出,关于性的这场投资与机会的博弈,可能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动力,人类的一些独有特征,比如文化、语言、亲子关系、社会网络,都与性有关。

接下来,我会分成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我们把博弈的这两大变量——「投资」和「机会」拆解开,看看这两个因素如何分别影响人类的进化?

第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投资」如何影响性行为的进化?

在传宗接代这件事情上,动物们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时间。

对于每个动物来说,时间其实也都挺宝贵的,动物们要在有限时间里寻觅食物,和天敌周旋,这些都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从时间这个维度去考量,生存和繁衍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如果在繁衍后代这件事情上投入太多的时间,甚至连生存都有可能成为问题。

所以有一些动物干脆采取非常节约时间的方式来繁衍后代。比如很多两栖动物和鱼类,都是体外受精,雄鱼和雌鱼将精子和卵子同时排入水中,在水中完成受精。双方传宗接代的任务在这一瞬间就结束了,留下胚胎们自己在水中长大成鱼。

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胚胎没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所以这样的方式虽然省时间,但是成活率太低了。

为了提升下一代的成活率,很多动物只能提升投入的时间。比如雌性鳄鱼会守护着鳄鱼卵,鸟类会孵化卵,大多数雌性哺乳动物干脆采取体内受精的方式,因为这样就去可以在体内孕育胚胎,给下一代更多的保护。

从这一刻起,雄性和雌性在投入时间上,态度就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我们现在变得冷酷一点,站在「自私的基因」的角度,单纯从基因扩散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怀孕的雌性在产下胎儿之前,为胎儿提供营养。在孕期内,雌性就算是和其他雄性交配,也不会再受孕,那么雌性在这段时间内全身心地养育孩子,并不会有任何损失。

而雄性的花花肠子就更多一些,因为雄性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再和其他雌性交配,还能继续扩散自己的基因。对于人类也是一样,如果只从基因扩散的角度来看,雄性就更倾向于另寻新欢。

请注意啊,我这可不是替花心的男性做什么辩护,因为这时的人类还没有建立起我们这个时代的道德观念,更多只有生物的本能。本能驱使两性都要最大程度地扩散自己的基因,而两性之间因为投入的不同,就开始产生博弈。

人类进化中有一个悬案,最能体现的两性之间在投资上的博弈。

虽然今天的人们总把照顾宝宝的爸爸叫作「奶爸」,但是我们都知道,奶爸只能帮忙递个奶瓶,热个牛奶,奶爸自己是没有奶的。

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男性不能进行哺乳呢?

乍一听,你会觉得这个问题特别无厘头,这就跟男性不能怀孕一样,两性之间有生理上的差异,所以大家分工不同嘛。

但是实际上,哺乳和怀孕还真的不太一样。

首先,负责孕育胎儿的子宫属于第一性征,也就是只有女性才具备,男性天生就没有这个器官,确实是有生理上的差异,所以大家分工不同。

但是负责哺乳的乳腺组织属于第二性征,男性和女性都有,只不过是男性的乳腺发育程度非常低。实际上,在经历青春期之前,所有人的发育方式和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说,在这方面,男性和女性是共享一套设计图纸,之后的生理差别,是在共同的基础上进行小修小改。

简单来说,在哺乳这件事上,男性完全是有潜力的,虽然设备简陋,但是基本可以满足功能。

其次,在生物界,确实也有雄性分泌可以哺育幼仔的营养物的先例。比如说帝企鹅,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雌企鹅产下蛋之后,它们身体储存的能量消耗殆尽,必须返回大海去捕食。在这期间,雄企鹅会把蛋放在脚掌上来进行孵化。小企鹅出生后,如果雌企鹅仍没有回来,企鹅爸爸就会将小企鹅坐在身下,帮小企鹅保温,再从食道的一个分泌腺中,分泌出乳白色的乳状物质来喂食小企鹅。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公牛和公山羊也都可以产奶,甚至目前还能看到这样的史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从日本战俘营出来的男性战俘,之前因为饥饿,他们的胸腺和肝同时遭受损伤,胸腺会分泌更多荷尔蒙,而肝来不及消解,这些战俘就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胸部发育,个别人还有产奶的记录。

总而言之,让男性可以哺乳,并非是天方夜谭,甚至都不需要 DNA 层面的变动,只需要环境的影响。

那为什么不止人类没有进化成这样呢?而且不止人类如此,甚至纵观所有哺乳类动物,都没有出现真真正正的「奶爸」呢?

这就是因为两性在投资上进行了博弈。

在大家都还在搞体外受精的年代,这些胚胎不用人操心就能自己长大,父母都会立刻扭头去寻新欢。但是如果幼仔需要一人个照顾,这就得看谁跑得快,谁能立即解脱去寻新欢,并且保证另一方会留下照顾小孩,那它就赢了。

而体内受精使得雌性在这方面投资过大,完全被「套牢」了。而雄性有给娃喂奶的功夫,不如外出再多播散点基因,投入总会少些,再加上进化惯性,所以不大可能发展出哺乳的功能。

从基因延续的角度来讲,两性既是合作的关系,也是竞争的关系,看谁能利用谁。

不过,刚才我们这一段分析,可能会给你造成一种假象,就是雌性在博弈中完完全全处在下风,对于花心的雄性毫无办法。别着急,另一个变数的出现,就会让局面变得完全不同。

第二部分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第二个问题,「机会」如何影响性行为的进化?动物们繁衍后代的过程,有点像一位农夫的工作,要播下种子,要投入时间,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等待收获。

而动物们期待的收获,就是自己的基因能够成功地扩散。为了让收获的机会更大,动物们也必须投入更多努力,消除大自然带来的障碍。

在体外受精的时候,雄性和雌性担心的事情一样,就是胚胎不能成活。而选择了体内受精的动物,雄性和雌性担心的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雄性多了一层顾虑,就是对亲子关系的信心。

雌性没有这样的担心,孩子是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当然带着自己的基因。雄性在亲子关系这件事上,就没那么自信了。实际上,雄性只知道自己的精子进入了雌性体内,一些时日后,雌性生了一个宝宝,但它并不知道雌性有没有在自己没注意时,和其他雄性发生性关系,无法确定面前这个宝宝,承载的是不是它的基因。

如果雄性已准备好为照料后代付出时间、精力和资源,那么最好先确定孩子是自己亲生的。要是养育的是别人的后代,那么就输掉了这场进化竞赛,费心费力,到头来却替竞争对手传递了基因。

这真是「天道有轮回」,前边我们说道,雌性因为怀孕被「套牢」,雄性就想减少自己养育后代的时间,可是它们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在这种无法避免的不确定性面前,传播基因的机会在减少。

为了减少不确定性,雄性只能花更多的时间,守在雌性的周围,保证自己是那个唯一,没有其他的竞争者。

这当然是雌性愿意看到的,大家一起照顾宝宝,成活率才更有保障。尤其对于人类来说,这一点更加关键。

因为人类的孩子,比任何其他物种,都需要更长的养育时间。小牛、小羊生下来几个小时之后,就可以四处乱跑;黑猩猩的宝宝断奶之后,就可以自己找食物来养活自己。

相比之下,人类的宝宝想要自食其力,要花的时间可是长得多,婴儿能灵活地站立和跑动需要几年时间,而且人类的狩猎和采集,不是靠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大自然硬碰,想要获取食物,基本上都要靠工具,比如棍棒、长矛、网还有篮子,加工食物也需要工具,比如去壳、砸碎、切开和烹煮。

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如何制作这些工具,都需要长时间的模仿和练习。总而言之,人类出生以后,至少要付出十年的努力,才能勉强学会自立。十岁之前的小孩,都需要父母细心的照顾。

这正是女性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女性不仅要十月怀胎生下小孩,还要花上至少十年时间把孩子哺育成人,让他自立,这样,自己的基因才能算是成功延续下来。这个过程如果单靠自己一个人的努力,那实在是太艰难了。如果是父母两个人共同抚养这个小孩,成功的机会才能高得多。

你看,这时两性博弈的天平就产生了变化,男性需要保证小孩承载的是自己的DNA,女性需要有人投入更多的时间照顾小孩,这些迫切想要将基因传递下去的父母发现,在彼此和小孩身上多花时间,是关乎自身利益的头等大事。

于是,大多数男性都会为伴侣和孩子提供食物、保护和住所。由此,人类建立了由一夫一妻制婚姻关系构成的社会体系。

你看,借助「确定性」这个变量,女性在这场两性博弈中,就有了资本。男性为了提升自己基因传播的确定性,就必须为了女性投入更多的时间。

建立起来这个模型,我们就能解释人体的另一个奇特现象了:为什么女性的排卵期是隐秘的?

就算在今天,一对夫妻要想准备要小孩,要经过复杂的准备,要算着日子,记录女性的生理周期、监测体温来推测排卵期,这样才能提升受孕的可能性。网上甚至还有专门的App帮助记录和计算日期,免得人们单靠脑子算不过来。

但是,你不觉得这是一个挺奇怪的事情吗?不确定的排卵期,意味着受孕的成功几率降低了,这难道不是和生物扩散基因的本性拧着来吗?人类为什么要进化出这么一个「自废武功」的特征,主动给受孕增加障碍呢?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目前比较主流的理论叫「居家父亲理论」。

「居家父亲理论」认为,人类进化,使得排卵期变得隐秘,正是为了迫使男性多待在家里,促进一夫一妻制的形成。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人类像其他大多数动物一样,有固定的发情期和排卵期,那么婚姻生活会是什么样呢?

在确定可以受孕的日子里,男性就会围在女性的身边向她求欢,将自己的基因传递下去。而在其他日子里,男性很确定,这个时候,肯定是没法把自己的基因传下去的。那么,他更有可能走出家门,去和其他的女性勾勾搭搭。

而且他还毫不担心自己的后院起火,因为他知道妻子此时不会受到其他男性的诱惑,不在发情期嘛,再说她也无法怀孕。

你看,如果人类和其他的动物一样,把发情期和排卵期搞得众所周知,那么人类的婚姻生活多半要变成一场悲剧,父亲不爱回家,母亲独自养育孩子,在残酷的大自然中,婴儿很有可能会悲惨地死去。男性和女性,谁也没能在传递基因这件事上获得成功。

我们再来设想另一个场景。丈夫对妻子的排卵期毫不知情,想要提高怀孕的概率,他就必须待在家里,多花时间陪着妻子。

不仅如此,还有另一个理由也迫使丈夫不得不多待在家里,因为任何一天都有可能是妻子的受孕期,他还要防止其他的男性乘虚而入。万一哪天自己不在家,隔壁山洞一个英俊猿人,觊觎已久,终于找到机会过来勾三搭四,那生下来的娃是不是自己的,都没法保证。

这让男性又少了一个去外边勾勾搭搭的理由,结果对于父亲母亲和孩子都皆大欢喜,父亲安安心心留在家里,与母亲共担育儿大任;母亲多了一个保镖,给自己和孩子提供食物、保护和住所;孩子得到双倍的照顾,能够茁壮成长,不会夭折。

因为隐秘的排卵期,男性和女性结成固定的关系,这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好事,因为两人都能成功地将自身的基因传递下去。

虽然「居家父亲理论」目前还是科学家的一种猜想,但是生物学家已经找到越来越多的证据。

生物学家们研究了十多种猩猩、猿猴的进化路径,因为这些动物和人类在进化树上距离最近。研究的结果发现,各种灵长类动物当中,排卵期的特征至少进化了20次。不同的进化方向,确实会影响两性关系。

咱们就拿人类、黑猩猩和大猩猩来做一个对比。黑猩猩的排卵期非常明确,人类的排卵期非常隐秘,大猩猩在这中间,排卵期不太明显。三种生物的配偶体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科学家们猜想,猿猴共同的祖先,大概率是没有配偶关系的,都是雄性和雌性随意结合。而到了900万年以前,人类和大猩猩的配偶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开始进化出一夫多妻制。后来,人类又独自进化出了一夫一妻制。

今天,排卵期非常明显的黑猩猩,依然保持着随意结合的传统,排卵期不太明显的大猩猩,大多是一夫多妻的关系,排卵期非常隐秘的人类,主要变成了一夫一妻的固定关系。

有意思的是,生物学家在研究的时候还发现,进化的过程并不是一往无前的,甚至于有的时候是走过回头路的。有的灵长类动物进化出了隐秘的排卵期,而后又开始变得公开,而到后来又变得隐秘。

当然,我们也不必对进化的反复无常感到惊奇。在进化生物学中,这样的转变十分常见。

虽然我们说是生物在「进化」,但是实际上,自然选择并不是有设计意识的产品工程师,它不会制订远期目标,不会规划产品路径,不会刻意向前发展。

生物的某个特征,很有可能一开始发挥的是一种功能,后来,特征发生了改变,逐渐失去了最初的功能。而随着生命不断进化,一些功能频繁地出现又消失,不断反复。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反而更好地验证了人类特征和两性之间博弈的因果关系,因为每一次排卵期的变化,都会引起配偶关系的变化。而今天人类呈现出来的状态,也许是两性之间经过数百万年的博弈和合作,找到的最优解。

总结一下,在这本书中,戴蒙德就提出,关于性的这场投资与机会的博弈,可能是人类进化最重要的动力。人类的一些独有特征,比如文化、语言、亲子关系、社会网络,都与性有关。

在传宗接代这件事情上,动物们最大的一笔投资就是时间。如果从时间这个维度去考量,生存和繁衍本身就是一对矛盾。不同的生物选择了不同的应对策略。体内受精的出现,使得雄性和雌性之间不仅有了合作,也有了博弈。因为本能驱使两性都要最大程度地扩散自己的基因,而两性之间因为投入的不同,就开始产生博弈。

另一方面,动物们期待自己的基因能够成功地扩散。为了让收获的机会更大,动物们也必须投入更多努力,消除大自然带来的障碍。在体外受精的时候,雄性和雌性担心的事情一样,就是胚胎不能成活。而选择了体内受精的动物,雄性和雌性担心的事情,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雌性依然只需要担心胚胎能不能成活,而雄性多了一层顾虑,就是对亲子关系的信心。

人类经过不断的进化,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最优解,通过进化出隐秘的排卵期,迫使男性多待在家里,促进一夫一妻制的形成,结成稳定的配偶关系。

人类的进行,成本与所得有四个模式。

用小成本博取大机会、用小成本博取小机会、用大成本博取小机会、用大成本博取大机会。

自然界极端残酷,已经抹杀掉用小成本博取大机会的可能。也许自然界曾经有生物走上了进化的歧路,用大成本博取小机会,它们也一定很快就灭绝掉了。剩下的生物,面前无非只有两条出路:一个是以小博小,一个是以大博大。

而我们人类就是以大博大的典型,无数次的博弈最终都导向一个结果,那就是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去培养足够好的后代。

这也是残酷的大自然教会我们最重要的道理:我们只有投入足够多的时间,才能足以对抗未来的不确定性。

撰稿、讲述:陈章鱼

最后编辑:2022年07月26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