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本书作者贾雷德·戴蒙德的名气比本书更大,主要归功于其代表作《枪炮、病菌与钢铁》的畅销,他凭借该书荣膺了1998年的普利策奖。实际上,贾雷德·戴蒙德早已在学术界享有盛誉,他在大学主修肠道生理学,现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并且在鸟类和语言学研究上取得过重大成果,曾在《发现》、《博物学》、《自然》和《地理》等学术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过200多篇论文,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美国地理学会伯尔奖、泰勒环境贡献奖、日本国际环境和谐奖等诸多学术大奖,身兼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双院士。

丽贝卡·斯黛芙奥夫是本书的改编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简洁、也更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关于本书

《第三种黑猩猩》是一本非常成功的书,作者戴蒙德因此名利双收。这激励他继续撰写了《枪炮、病菌与钢铁》、《崩溃:社会如何选择成败兴亡》等著作。《第三种黑猩猩》代表了一种全新类型的书,它既是历史书,也可以被归入气候、地理、生物、人类学类别。我们生活在一个学科大综合的时代,传统的书籍分类已经不再适用,出版界应该接受新的思维,为读者开拓新的视野。

前言

一本奇书《第三种黑猩猩》。这个书名,也许会让你误以为这是一本生物学专著。其实不然,书的真实主题藏在副标题里:《人类的身世与未来》。这就是说,书里所谓“第三种黑猩猩”,其实指的就是我们人类自己,而这本书,其实是一本讲人类历史的书。

这本历史书,不光题目很另类,内容更奇葩,它关注的历史与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完全不一样,它把人类当做一种灵长类动物来研究,把我们作为人类身份标志的什么皇冠、道袍、铠甲,甚至内裤,都扒得一丝不挂,详细地讨论起人体的演化历史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来了。第一次看这种书,你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但看过以后不能不承认,我们人体自身的演化,比什么政治制度、武器发明等等别的历史书里大书特书的事情,可重要多了。

这本书的作者,比书更有名,他就是贾雷德·戴蒙德,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不过他的本行,却是一位生理和生物学家,现在的主业也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所以他看待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与众不同。在很多畅销书榜或者大佬书单里都能见到一本书叫做《枪炮、病菌与钢铁》,这就是戴蒙德的代表作。这本书为他赢得了1998年的美国普利策图书奖,后来又获得了英国科普图书奖等很多重要奖项,同时也被比尔·盖茨等重量级读者特别推荐。而今天讲的这本《第三种黑猩猩》,是戴蒙德的成名作。他招牌的、以“气候、环境、物产、科技”等视角研究历史的方法,正是在这本书里初步形成的,可以说,没有《第三种黑猩猩》,就没有后来火遍全球的《枪炮、病菌与钢铁》。

丽贝卡·斯黛芙奥夫是本书的改编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简洁,也更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的版本。

那么这本书究竟有哪些震撼或者颠覆你的地方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些问题:你知道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有多大吗?答案也许令你惊讶。大家都知道达尔文发明了“适者生存”的自然选择学说,用来解释物种的起源。但是偏偏在人类的起源问题上,他却抛弃了自然选择学说,代之以“性选择”理论,这是为什么?人类的工具、语言和艺术,真的像我们相信的那样,是区分人类与动物的主要标志吗?你知道动物也能使用工具、语言,甚至创作艺术吗?难道说,人类只是擅长模仿其他物种行为,并将它们集大成于自己一身的“盗版专业户”?

农牧业出现以后,人类在地球上扩张得越来越快,与此同时,他们所到之处,都出现了野生物种大灭绝的现象。这是一种巧合吗?人类不仅热衷于灭绝其他物种,也热衷于相互灭绝。为什么亚欧大陆的人类打败了美洲和大洋洲的人类,而不是相反?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到书里去寻找答案。

第一部分

先来看看为什么戴蒙德把人类称为“第三种黑猩猩”?这是因为黑猩猩、大猩猩这些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性实在太高了,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差异只有1.6%,遗传学家由此推算出,人类与黑猩猩的祖先在700万年前才分道扬镳,而这也被古人类学家的化石发现所证实。在这以后,各个人种和二种黑猩猩才陆续演化出来。黑猩猩确实是我们的近亲,在外形、习性、使用工具等很多方面都与我们相似。

那么,为什么我们人类和黑猩猩发展成了完全不同的物种呢?为什么说不是自然选择学说,而是性选择学说,更适合来解释从猿到人的演化呢?

达尔文之所以不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人类起源,一是由于在他那个时代只发现了极少的古人类和猿人的化石,进化链条上的缺环太多,不足以证明这个假设;二是由于人类的身体构造虽然与类人猿十分相似,但又非常特别,很多与类人猿不同的特征难以用“适者生存”来解释,比如人类直立行走。这就是一个非常不经济的进化方向,因为这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比如脊椎疾病。还有人类失去了体毛、皮肤薄、皮下脂肪层厚,这些演化方向,都是不利于人在自然界生存的,也就是说,是完全违背“自然选择”的原理。

所以,达尔文用“性选择”的假设,来解释人类的演化,也就是说他认为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决定性因素的动力是“性”的需要。比如人类不同于动物有固定的发情期,而是四季发情;男性的生殖器官构造跟猩猩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睾丸比较小;女性到了中年会绝经;人类新生儿块头特别大,是大猩猩幼崽的两倍多,会在出生时给母亲带来严重的难产风险,但与其他灵长类婴儿相比,人类婴儿却非常脆弱,像是发育不完全的早产儿。达尔文根据上述这些无法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的人类演化现象,提出了一个“性选择”的新理论。

本书作者戴蒙德是坚定的达尔文主义者,他发挥了“性选择”理论,认为人类没有发情期和女人绝经等特点都是为了更好地抚养后代,男性睾丸小是因为人类大多为不太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注意,是不太严格的。

生物学研究发现,如果一种哺乳动物,雄性比雌性大上两倍以上,就是天然的一夫多妻制,大猩猩就是典型的例子,雄性力量强大,所以会跟众多雌性交配繁衍,所以需要产生大量的精子,所以睾丸要非常发达,而人类社会不是这样的情况,所以人这个物种,睾丸和黑猩猩、大猩猩相比就要小一些;但同时,人类又不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因为严格的一夫一妻制的条件是,一个物种,雄性和雌性的身材完全相同,就会发展成天然的一夫一妻制。打个比方来说,就像妻子的身体条件对丈夫有足够的“威慑力”,那丈夫就不太可能敢去“找小三”了,这么说是不是就比较好理解了呢?在自然界中,最典型的例子是长臂猿,雄性和雌性身材条件一样,所以是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而人类,男人的身材略大于女人,比例介于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的长臂猿和乱交的黑猩猩之间,因此人类注定是不太严格的一夫一妻制,有固定配偶,但喜欢搞点外遇。在人类社会完全杜绝小三是很困难的,除非男人和女人的身材之比变得像长臂猿那样完全相同。

这个“性选择”的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人类进化过程中许多不合常理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背后,都是性在充当驱动力

第二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从猿到人的最关键一步,我们传统上认为这一步是“制造工具”、是“定居生活”,或者是我们的“智力水平超群”,但近年来的生物学研究让这些观点越来越动摇,这些能力都不是人类的专利,例如,蚂蚁种植真菌在先,人类发明农业在后;僧帽猴使用石器在先,人类制造工具在后;园丁鸟建造花亭在先,人类建造房屋在后。

所以本书作者戴蒙德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他认为,语言,才是人类进化并且最终称霸地球的关键因素。

达尔文猜测,人类起源于非洲,因为已知的类人猿大多分布在非洲,但另一位进化论的创立者华莱士则倾向于人类起源于亚洲,毕竟他亲手在东南亚射杀了17头红毛猩猩并制成标本。近百年来,古人类学和遗传学突飞猛进,解决了很多难题,现已确定人类起源于非洲,并进行过地猿、南方古猿、匠人、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等多个步骤的演化。

戴蒙德发现,这些从猿到人的演化,包括直立行走和脑容量的增长,都没有带来文化和艺术的进步。尼安德特人制造的石器,基本上和南方古猿祖先制造的一样粗糙。智人诞生后的最初10万年里,这种情况也没有改变,直到6万年前毫无征兆地迎来了突飞猛进,艺术、文字、农牧业等创新源源不绝地出现,最终发展为现代文明。作者提出了一个假说:6万年前,人类的发音器官出现突变,从此掌握了真正的语言能力,因此迎来了科技文化大解放。虽然其他动物可能也有语言,而且人类的语言可能与人类的很多别的发明一样,起初是对其他生物的模仿,但是人类最终发展出成熟的语言,能够传递连贯、复杂的信息,因此开启了通向文明的大道。

过去几十万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之所以成为统治地球的万物之灵,不是因为我们智力超常(尼安德特人的智商可能比我们还高,但他们灭绝了),而是因为我们擅长保存、传播并完善学到的知识。人类的语言同样如此,起初也是对动物叫声的模仿,之后则是不同语言的相互借鉴。

作者长期生活的新几内亚岛上有1000种语言,独占全世界语言数量的五分之一,显示了巨大的文化多样性,其中依瑶语有8种母音声调,使同一个单词产生多种不同的意义。发明语言并不难,很多儿童都会。新语言的发展要经过两个阶段,一种是简单拼凑的“洋泾浜语”,例如挪威俄语或广东英语,主要特点是没有语法,词汇偏重名词,主要用于不同民族之间短暂相遇时简单交流;另一种是较为复杂的“克里奥尔语”,有巨大的词汇量(通常来自多种语言)和基本语法,但缺乏名词的格、动词时态和被动态等复杂的语法变化,例如印尼语。

顺便说几句,汉语的基本特征:主语总在谓语的前面、助动词总在主动词的前面、名词无单复数区别、动词没有时态和被动态、有4个声调(古汉语有5个)等等,都显示汉语本来是一种“克里奥尔语”,因为先秦中国“万国林立”,语言文化非常多样,从西北草原类似印欧语系的2声调语言到东南沿海类似依瑶语的8声调语言都有,尔后各国被政治强人在短时期内征服,并极力推行“同文书”的语言文字统一运动。

在这种情况下,期望“普通话”保持远古的纯正发音并具备复杂的语法变化是不现实的,只能简化语法,并在其他方面作出妥协:2声调加8声调,再除以2,结果就是5个声调的古汉语。现代的印尼语也是如此:1万多座历史上很少来往的海岛突然被捏合为统一国家,一千多种语言根本无法交流,如果不愿意使用西方殖民者的语言,这个新兴国家的“普通话”就只能选择一种词汇混杂、语法简化的“克里奥尔语”。

第三部分

解释清楚了人类的演化过程,我们再用这个眼光来研究一些人类行为,先看看,为什么人类总会相互残杀?

答案就在我们古老的近亲黑猩猩身上。生物学家通过漫长艰苦的野外观察,发现黑猩猩不仅聪明俏皮,而且异常残忍。它们经常在水果充足,并不饥饿的情况下,为了开荤,会熟练运用集体狩猎战术,猎杀猴子、羚羊、昆虫等各种动物,成功率远高于狮子。恐怖的是,在黑猩猩的菜单上,也包括黑猩猩自己。其他哺乳动物有时也杀死同类,但大多是为了争夺地盘或配偶而发生的个体行为。

但是,黑猩猩,特别是雄性黑猩猩,却长期有组织、有预谋地袭击、杀死,甚至吃掉敌对群体的成员,而且不分男女老幼全杀。出土化石证明,人类的猿人祖先也是如此,普遍自相残杀,并且敲骨吸髓。看来,它们将这凶残的本能遗传给了我们这“第三种黑猩猩”。在人类社会消灭战争是很困难的,除非我们摆脱猿性,进化成另一个物种。

但我们也会反思这些行为,例如,世界各地的神话史诗都哀叹,人类一代不如一代,起初是完美的黄金时代,之后就道德沦丧,战争和瘟疫随之而来。这与进化论背道而驰,也不太符合现代人的感受。但是,考古发现证实,确实有过黄金时代:在一万多年前的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身体都很健康。等到农牧业出现以后,人类的身材显著变矮,营养不良和各种疾病成为普遍现象。

这是为什么呢?作者解释说,农牧业确实增加了人类的食物数量,结果导致人口过剩,被迫扩张,于是引发战争和瘟疫。同时,食物种类变得单一,更加重了营养不良现象,因此人类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道德沦丧、营养不良、贫富差距扩大的农牧业社会能够取代完美的黄金时代,因为黄金时代的经济基础是不靠谱的狩猎采集,食物数量很不稳定,能养活的人口太少。十个营养不良、身材矮小的农民,可以轻松地击毙一个营养充足、身材高大的猎人,夺取他的林场,并一把火将其烧成焦土,再改造为适合种粮食的农田。规模效应很重要。

那么在各个民族的生存竞争中,为什么有的民族先进,有的民族落后?作者发现,先进的民族都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非,其他地区的民族无论多么努力,都跨不出一道无形的鸿沟。例如中美洲的玛雅人非常聪明,研究出古代最先进复杂的历法,但是连轮子都不会造,也不会冶金,还生活在石器时代。

作者认为,这是因为美洲地形是南北向、狭长的,各地区的气候温差特别大,导致人员流动性差,发明创新都被迫留在狭小的地区。反之,亚欧大陆东西长,南北窄,各地区的气候温差小,人员流动性好,作物和牲畜也很容易转移。看看各种主要技术成果从发明到普及整个亚欧大陆的时间吧:小麦种植只花了三千年,养马只花了二千年,车轮只花了一千年,冶铁只花了五百年。受资源等条件的限制,任何地区都不可能独立搞出太多发明,但是流动性好的地区就会集各地创新之大成,发展为文明的中心。作者在这里的思考,后来扩展为他的下一部名著《枪炮、病菌与钢铁》。

第四部分

最后,我们再顺着这本书的思路,来想一个脑洞大开的问题:真的有外星人吗?如果有,我们人类该怎么跟他们相处?

作者认为,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极低,如果他们能够观测到地球,就不会不对地球产生影响。惨痛的历史教训告诫我们,最好不要被更发达的文明发现,否则就可能亡国灭种。西班牙殖民者并没打算杀光印第安人,英国殖民者并没计划杀光澳洲塔斯马尼亚的土著,但事情还是这样发生了。在科技水平相差极大的情况下,瘟疫和文化冲突都可能引发种族灭绝的惨剧,看似意外,实则必然。落后就要挨打,直到打死为止,除非你能够摆脱落后。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物种身上:历史上,每当掌握了标枪、弓箭的人类进入新大陆或海岛以后,当地物种都会在短时间内大灭绝,这也许并非人类的本意,但在双方实力悬殊、资源又有限的情况下,局势的发展很快就会失控,在人类醒悟过来之前,通常都已经太迟了。

总结

戴蒙德的《第三种黑猩猩》,我们就给你说完了,下面再来一起回顾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人类是黑猩猩血缘最亲近的亲戚。通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祖先与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离开森林,进入草原,开始直立行走,又因为性选择而进化成了现代智人这副样子。虽然“硬件”已经齐备,但由于某些“软件”尚不成熟,人类直到4万至6万年前才开始摆脱蒙昧时代,语言的出现帮助人类积累知识,从此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推动艺术文化和科技发明。标枪、弓箭之类的人类早期科技发明引发了世界各地物种的大灭绝,农牧业的出现增加了人类的食物数量,也使人类的食物种类变得单一,结果导致人类身体素质下降,人口过剩,战争和瘟疫随之而来。

我们的猿人祖先遗传给我们许多猿性,其中就包括外遇和自相残杀。事实上,人类从未摆脱自然环境的限制,东西向宽阔的亚欧大陆由于各地气候环境相似,便于交流发明创新,注定将孕育最先进的文明,这里的居民注定将征服其他地区的人类,同时也导致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大灭绝。如果不能以史为鉴,我们的未来将像我们的近亲黑猩猩一样黯淡

撰稿:罗三洋

最后编辑:2022年07月26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