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比较重要,单独来讲。

“九窍”,这个好理解,即为人的头部耳、目、口、鼻七窍加下体两窍。“三要”,从表面来看,是人的耳、目、口。中医理论上讲,肾开窍于耳,肾为先天之本,耳朵是人体的全息,穴位非常丰富,其作用不言而喻。“十哑九聋”,作为声音与触觉的感官,耳朵不可或缺。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双目炯炯有神。不错,双目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气神。科学研究表明,人大脑获取的外界信息当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由眼睛获取的。中医讲,肝藏魂,肝开窍于目,主导着情绪、感情,眉目传情即有此而来。嘴巴既要摄入食物、辅助呼吸,还要表达心意、张口说话。没有嘴巴,人不会成活。姜太公把耳、目、口作为人体九窍中的“三要”是非常准确的。但“三要”还有另一种说法。张果《黄帝阴符经注》:“九窍之用,三要为机。三要者,机、性、情也。……圣人动以伏其情,静以常其性,乐以定其机。小人则反此。”(在九窍的运用中,三个主要的事项为中枢。三个主要的事项是“机、性、情”。

“九窍之邪”,其中的“邪”不是语气助词“耶”,人们多对此深有误解。注意:在“阴符”之中,阴中暗含阳,正邪是对立统一的。此句的本义是九窍的正邪变化、活动。

在人体九窍的活动中,主要是耳、目、口的活动,或者是心机谋略、天性性格、情感情绪的表现,体现着人的精神。

道理说起来都很容易,如何做到才比较难。怎么才能去拙,去巧,去过,去不及呢?如何才能做到虛己待物,静以待时,时至必动,动则必成呢!圣人认为,人处在极致虛静,精足神全的状态下,是不会安作妄为的,而是是自然而然的契合于道。我何以知天下?至虛之极,万物就会自己撞入我的身体,而无需我主动去迎合。九窍之邪。人何以不能精神足全,因为人有九容,不停的在精神外驰。就像一个装着精神的池子,有九个洞,不停的往外漏水一样,那么水一定是会被漏光的。而一个充盈的池子,里面的池子是满的,那么这个人,他本然的就会与道相合。比精神外泄更可怕的是,如果池子里面的水少了,外面的脏东

西还会倒灌进来,接着人就会病祸双至。其中有三个洞,是漏的最厉害的,那就是口眼耳三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该开的时候才开,这叫动。不该开的时候,就堵上,这叫静。宜动则动,宜静则静,是谓可以动静。

最后编辑:2022年12月25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