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分析中国文化密码、基因,中的缺陷。木心讽刺了几乎所有前代人的认知,这就是批判。这实在是太重要了,与一个84岁的老人的对话。

1鸟笼逻辑(必须得配鸟,与旧知识自洽的才是知识,永远呆在舒适区,坐井观天,静止、孤立地看待问题)
鸟笼逻辑,又称“空鸟笼效应”,被誉为人类无法抗拒的10种心理之一。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理论(一破到底,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破窗效应(英语:Broken windows theory)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该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James Q. Wilson)及乔治·凯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并刊于《The Atlantic Monthly》1982年3月版的一篇题为《Broken Windows》
3旁观者效应(作好事也会形成死锁)
在现场旁观者的数量影响了突发事件中亲社会反应的可能性。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
4帕金森定律(武大郎开店,招比自已矮的员工)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
5晕轮效应(永远带着放大镜看一切)
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霍桑效应(对霍桑工厂的员工进行实验,让员工发泄不满情绪,员工被关注成明星焦点,结果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连锁反应,买一个豚鼠回家,结果发现了世界名画)
6霍桑效应,指的是在行为现场实验(Field Experiment)中,由于研究对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研究,而带来的方法上的人为效应。这种意识导致他们对于数据收集过程这一社会条件作出反应,而不是对于研究者试图研究的实验处理作出反应。类似于实验室研究中的“豚鼠效应“。

7习得性无助效应(产生受虐依赖症)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有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

8证人的记忆效应(证人描述的都是现象,一定会带上个人色彩,离事实还有差距)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9虚假同感偏差(已所欲,施于人也不对的,已所不欲,更不能施于人)
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作虚假一致性偏差,是指人们常常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它是人们坚信自己信念、判断正确性的一种方式。

10皮格马利翁效应(环境的期待决定天才的产生)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

最后编辑:2023年05月03日

发表评论